李光强 教授(团队负责人)


工学博士 冶金工程专业 二级教授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2.04- 至今:谈球吧体育app,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

2014.0 6 -2014.09:日本 东京大学,特聘教授

2000.03-2002.03:日本 东京大学,研究员

1994.09-1997.06:日本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研究生

1988.01 -2002.0 3: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5.09-1988.01: 东北工学院  冶金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1981.09-1985.06:东北工学院  冶金物理化学,本科



联系方式

邮箱: liguangqiang@sczjyqg.com

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 947 号 谈球吧官网 武钢楼 609A

邮编: 430081


研究兴趣

从事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钢铁冶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过的课程有: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实验、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复合矿综合利用、炉外精炼技术、高等冶金物理化学等。


研究方向

纯净钢的化学冶金;钢的精炼与夹杂物控制;钢铁新材料;冶金废弃物资源化。


承担项目

1. 连铸中间包微孔镁质耐火材料与过滤器的制备及其对钢液的净化机理 (U1860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2019-2022 。

2. 转炉钢渣炉内高温改质技术实验研究,宝山钢铁股份公司, 2020-2022 。

3. 高性能与长服役周期铸造合金钢的研发,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2020-2022 。

4. 大截面超洁净双性能汽轮机转子真空电渣重熔制备的科学基础 (U1508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与东北大学 李宝宽教授 合作), 2016-2019 。

5. 碎锰、水洗锰电渣重熔同时脱硫,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 2017-2018 。

6. RH 喷粉脱硫工艺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研究,宝山钢铁股份公司, 2014-2015 。

7. 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高效制备碳化铁同时脱磷的机理研究( 513741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4-2017 。

8. 高铬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过程夹杂物行为研究,宝钢股份公司, 2011-2012 。

9. 高强度高韧性钢铁材料的氧化物冶金应用基础研究( 2008CDA01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创新群体, 2008-2010 。

10. Ti 微合金化的低成本高强度管线钢,湖南华凌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2008-2009 。


获奖与兼职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首届“楚天学者成就奖”获得者、湖北省优秀教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冶金物理化学分会委员、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在钢中应用分会委员、日本钢铁协会和日本金属学会会员、《炼钢》期刊编委。


近年代表性研究成果

[1] 主编《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 2006 , 2010 冶金工业出版社)。

[2] 参编《钛微合金钢》( 2016 年冶金工业出版社,毛新平主编 , 李光强编写第二章“钛微合金化的化学冶金原理”)。

[3] 参编《 Titanium Microalloyed Steel: Fundamentals,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毛新平主编,李光强编写第二章:“ Principles of Chemical Metallurgy of Titanium Microalloyed Steel”, Jointly published by Springer and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19

[4] 2003 12 月“含稀土熔体和新材料物理化学及固体电解质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获辽宁省科技奖励二等奖。

[5] 2015 年“水泥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应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6] 2018 年“新能源用高频低损合属磁粉芯及关键制备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年代表性论文

[1] Yanhui Hou, Wan Zheng, Zhenhua Wu, Guangqiang Li, *, Nele Moelans ,** Muxing Guo, Babar Shahzad Khan, Study of Mn absorption by complex oxide inclusions in Al-Ti-Mg killed steels, Acta Materialia, 118 (2016) 8-16.

[2] Zhenhua Wu, Wan Zheng, Guangqiang Li*, Hiroyuki Matsuura, and Fumitaka Tsukihashi, Effect of Inclusions’ Behavior on the Microstructure in Al-Ti Deoxidized and Magnesium-Treated Steel with Different Aluminum Contents,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46B(2015), No.3, pp 1226-1241.

[3] W Zheng, Z Wu, G Li, Z Zhang, C Zhu, Effect of Al cont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ons in Al–Ti complex deoxidized steel with calcium treatment, ISIJ International 54 (8), 1755-1764.

[4] Jie Fu, Guangqiang Li*, Xinping Mao and Keming Fang, Nano-Scale Cementite Precipitate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Steel,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 42A(2011), No.12, pp 3797-3812.


m www <area id="dcqg"></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