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学霞
姚刚)
5
月
24
日晚,我院研究生会邀请外语学院教学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尧
副
教授在教四楼
三楼
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
“时间之间——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的讲座。陈老师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赋予不同层次的时间概念,启发同学们对时间、生命与人生
进行
思考。
我院
2021级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陈老师首先以时间为切入点,带领大家探讨
“时间是什么?”以及“‘时间之间’的第二个‘间’意味着什么?”两个问题,进而引出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与时间融合的思考。陈老师从四个方面具体展开
对时间概念的讨论
:
一
、
时间与时代的概念
。
陈老师认为现代主义代表的时间段仍将继续发展,而现代
性
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伴随着
社会
的发展以及对所处时代的
关切
,
个体
只有
融合
到这样的大背景中
进行
反思,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取得相对的发展;其二
、
形式与风格
的概念
。
他强调独特的风格与具有适应性的形式都能体现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也能传递出艺术家的所想所思
。
他
批判了当下文学创作中存在的失内容而求形式
、
舍本逐末的行为;其三
、
题材与角色
的概念。
陈老师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以往的创作限制,秉承着
“无事不可入诗入画”的理念,将以往被边缘化的题材与形象运用于创作之中,体现了
文学
反英雄、反艺术的颠覆性
和
革命性特点,较之以往的创作更具有真实性,更
易
引起
读者
的共鸣;其四
、
存在与主题
的概念。
陈老师谈到对存在的反映要基于时间
。
现代主义文学中讨论的存在与时间强调要与
个体
真实感受相关,不再单纯地寻求普遍的共识
。
这体现了自由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但同时也可能诱发现代人的疏离感,越来越将自己看作社
会的局外人。
最后,陈老师
对多重
时间的话题
进行总结
。
他将个人时间与他人时间看作构成时间网络的基本要素
。
在
现代主义文学
视域
下
,
时间网络
中的个体
不
应
一味顺应外在变化,而更
应
看重现代社会万物互联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
大家在相互关联的时代
应
保持
头脑的
清醒与前
行的方向
,培养自己不被未来淘汰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时间、感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