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文婧 姚刚)
6
月
30
日下午,谈球吧官网登录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聂珍钊教授在线开展第
6
期外语论坛活动,讲座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此次讲座由副院长李金云主持,院长宋红波、副院长陈尧及全体师生积极参加。
李金云首先感谢聂珍钊教授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院师生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专场讲座,她简要介绍了聂教授的学术成果,然后讲座开始。聂教授首先阐释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强调其理论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三阶段论,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理论体系,而非思潮。接着聂教授聚焦伦理选择的理论本质,对伦理选择的决定因素和伦理选择方法进行详实的论述和例证。
聂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用伦理的观点、方法和术语理解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理论与方法。它在人类文明三阶段论基础上建构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解剖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在分析伦理选择中寻找道德启示,发掘文学的教诲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
伦理选择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也是解读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其理论前提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聂教授指出自然选择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从何而来,解决了人的形式问题;而伦理选择则解决人何以为人即人的本质的问题,是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选择。人的伦理选择由人的斯芬克斯因子决定,斯芬克斯因子即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组合体。聂教授用孙悟空的例子说明兽性因子属于人的本能部分,人性因子属于人的理性部分。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共存于人的本质中。人需要在不同的欲望和行动中进行有关好坏、对错、善恶的伦理选择。人性因子通过转化成理性意志发挥作用,推动形式的人去做伦理的人。
伦理选择的方法是道德教诲。聂教授谈到口头表达是最早进行道德教诲的方法,但是口耳相传只是道德教诲的一种方法,文学文本才是道德教诲的普遍工具。文学文本是人类伦理和道德文本化的标志,也是宗教、政治、法律、艺术形成的条件。聂教授详述了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哈姆莱特》和《项链》中人物伦理选择的过程及其结果,表明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强大解释力。
在提问交流环节,聂教授详细地解答了黄晶老师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有关语境阐释的异同,秦慧琳同学关于伦理选择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等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最后,李金云对讲座进行了简短总结。此次讲座给外院师生开展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带来重要启发,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